Dunkirk.jpg

|2017|克里斯多福·諾蘭|美國|戰爭、歷史|107分鐘|

 

諾蘭的新作,果不其然沒有讓我失望,也拔走了三個奧斯卡獎項,如此來說也算是成就非凡。而戰爭題材的電影一直都非常難拍,難看的(政治正確、英雄主義、帝國主義)的戰爭電影也不計其數,但諾蘭避開了這些戰爭片的雷點,成功的創作出一部說歷史的電影。而且還是膠卷底片所拍攝而成的。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也很建議先稍微去搜尋敦克爾克撤退行動的資料,讓你在觀影時,可以更進入這部電影一些。

 

電影中分成三線故事,一線為一個英國兵使盡心機想提前登船,遇到一直都沒有開口的法國兵隊友(雖然最後因為意外喪生),還有另一個英國夥伴。二線為空軍三人組,雖然片中只剩兩空軍在秀,而其中一個空軍奮戰到最後一滴油都不剩。三線為民船「月光石」之中,一個老爸與兩個兒子受軍方徵招,開船前去港口救人。

 

原本看似毫無關係的三條線,都在電影的最高潮之時交織,每條故事線被賦予的危機也時時刻刻揪著觀眾的心,這三條線所各自代表著陸、海、空三個領域,也是這個歷史的撤退行動會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諾蘭放進了這些元素的精華,並且昇華成一部耐人尋味的電影。

 

但是如果只是造著故事走的電影看起來也很無聊,但諾蘭就是能把這樣簡單的線性劇本拍到讓觀眾震懾不已。

 

這一切都是歸功於後製上的剪接,當平行剪接在普世之中普通到不行的時候,諾蘭偏偏又打破了這一規則。

 

「欸嘿,我剪在一起不代表是同時發生的唷~」

 

所以電影裡頭的的空中時間與海上時間其實是有點落差的,空中故事線要稍微領先到一些,直到月光石號救起了空軍柯林,三線才重新同步。所以這也可能讓第一次觀影的觀眾會有些糊塗。但至於為什麼電影會如此作為,我想應該就是更上文所提到的「危機」有關係,就是為了把三線的危機都放在同一時間點呈現給觀眾,提升電影整體的緊張感,讓你真的像是打了一場仗一樣。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迫降於海面的柯林因為機艙故障而無法打開頂門,無情的海水淹進;而另一畫面則跳到了陸地上在魚船甲板內等待漲潮浮起的英兵們,因為德軍的射擊的彈孔,海水灌入,使得他們即將被灌頂。如此驚恐的畫面不斷的交錯,使得觀眾也屏住呼吸只希望這個危機能夠解除。

 

雖說是戰爭電影,但整部電影從來沒有出現德軍的任何一個影子,只有槍擊與飛機(還有最後包圍迫降的無油空軍的幾個人。),因此電影一點不想探討戰爭的可怕抑或是張揚國家的成功或是降罪給任何敵方,電影要說的還是回到了「人」本身。人在這樣的情境下所做出的選擇(無油的空軍選擇奮戰到底)、所表現的反應(船長的兒子死去後哥哥與爸爸的反應)、所投以的情感(英兵與法兵彼此的相助與信任),也讓整部電影提煉出一種非常人性的味道。

 

但我有一點真的不明白,為什麼無油空軍不跳傘呢?而選擇要去被當作俘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