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況排除   

 詹京霖導演以此片拿下2013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十月三日,在學校的系辦外面看著布告欄資訊,一名女子走了過來塞給我一張手掌大的黃色DM。

 

「同學,下禮拜三有詹京霖的短片放映喔!歡迎來觀賞!」她說。

 

隨即她又拿一疊出來,說:「哀呀,我太晚發了,你可以幫我發給你的同學嗎?」

 

我默默地接下那一疊,想像它們等一下被丟進資源回收桶的畫面。

 

但我沒有丟進回收桶,我很良心的放在圖書館的桌上供人取閱。一疊傳單的窘境狀況就這樣排除了。

 

狀況排除,對於這片名,其實我一直有依稀的印象。

 

傳單上大致上寫著,狀況排除,十月九日中午十二點半在小劇場放映,晚上七點半還有導演蒞臨座談。但我有興趣的只有放映的時間,我不懂為什麼導演要晚上七點半才出現,是因為希望同學們回去思考再與他對話嗎?

 

 

 

進入正題。

 

狀況排除了,但問題解決了嗎?

 

社會底層的呼吸,又有誰會駐足凝聽?

 

 

 

 

憲兵阿禾面臨升遷的關頭,接獲了全國水資源會議維安的執勤任務,但學長的壓迫,加上爸爸這顆未爆彈(爸爸與鄉親討論抗議行為)讓阿禾心中倍感壓力。

 

到了現場,阿禾果然發現了爸爸的身影,並且柔性勸說的要他離開,但爸爸卻耍了心機,看了兒子領帶上的軍徽一眼後,悄然離去……

 

阿禾以為狀況已經解除,但實則這棵定時炸彈仍繼續倒數著。而後,阿禾接獲消息,會議內有幾名陌生臉孔但卻有著維安的暗號,多加警備。阿禾湊近一看居然是爸爸的鄉親朋友,在接下來一連串緊湊的拉扯下,炸彈爆炸了,在阿禾的心中炸的煙硝漫天。

 

然後爸爸死命的逃跑,阿禾上前追緝。父子倆的關係也在這樣一前一後的過程中漸漸斷裂。

 

片尾,狀況都解決了,但問題問仍然存在著。

 

整部片以黑白色為基調,只有在阿禾憶起過去爸爸走在農田與他玩捉迷藏的背影時,才是鮮豔的彩色影片。整體的風格也很明確,使用了適當的跳接,為這荒誕的狀況做了很好的詮釋。

 

在剛開始阿禾與爸爸在狹窄的空間、簡陋的飯桌上吃飯,我們得知了阿禾即將升兼,這邊的跳接也忠實的呈現爸爸的不以為然以及阿禾的無奈。

 

阿禾前去洗碗時,必須繞爸爸座位後面那狹小的走道,這其實也暗示了後面爸爸給予他的壓力的龐大,而這樣的繞背,也做了整齣戲的連貫,包括了兒時看著爸爸的背影,在確定爸爸離去時的背影,在會議上爸爸大鬧的背影,在樓間追逐時爸爸的背影,還有爸爸被抓的背影。儘管阿禾不能諒解爸爸的所做的一切,但他還是選擇了兒子的這個社會角色來對待爸爸。

 

片中很多細節都處理得妥當,燈光也是可圈可點,為這樣弔詭的狀況更添加了幾分味道。還有音效的處理,在抗議會場時,使用的大量村名的特寫,在配上多重軌道的抗議聲響,而後更又加上了維安對講機的呼叫聲,如果只有特寫,我們並不會覺得現場很凌亂,但因為音效的重疊加入,使得慌亂的氛圍也整個圍繞了我們觀看的空間。

 

至於,為什麼只有回憶片段才是彩色的,我想這不僅是社會、也是主角阿禾的心靈寫照吧。兒時的歡愉,對比現在身在黑暗的軍人教條裡;兒時爸爸在田間的無憂慮,對比現在父子倆的不理解與不諒解;兒時農田稻禾隨風搖曳,對比現在政府大肆地剝奪農業。

 

軍人規則的黑白、親情鴻溝的黑白、政府社會的黑白,都更凸顯了心中那一塊小小的色彩。偏偏這樣的彩色,往往都是遠離的、失去的、找不回的。

 

人類總是在這樣的迴圈裡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彌留。

 

回到影片,我認為追逐的部分仍稍嫌太碎,雖然想要表現出慌忙、寧亂的過程,但卻失去了原本跳接的味道,變成了有點警匪片的快剪。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好的短片。

 

人類應該為社會服務,電影就應該要為社會發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