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jpg

|2019|日本|新海誠|浪漫、愛情|

 

就是衝著一股念想「想去看美美的畫面」,而買了電影票坐進去,果然就如同我所想像的那樣,每一場的遠景鏡頭都美的可以設定成手機桌布,如癡如醉的讓人心曠神怡,配上一首又一首動聽到不行的樂曲,簡直就像是看一張超好聽的專輯!

 

對,就是看了一張超好聽的專輯。

 

劇情上的編排跟電影的元素一樣,水水的,主角們的背景可以不交代清楚沒關係,但牽強的要勾什麼梗就不應該了。男孩的家庭沒有太多著墨,只知道是逃家的狀態,然後因為「那道光」所以追到東京,這在動機上完全無法說服我,我真的看不到男孩到底有多低潮或是多煎熬,需要追尋一道茫然的光,然後願意隻身一人身無分文的在東京流浪,他才十五歲耶導演。簡單來說就是看不到推力跟拉力,導致跟晴女相遇的過程變得很工具取向。

 

晴女之所以會變成晴女完全也是一種「根本在狀況外」的姿態,只要編劇說這個角色就是晴女,然後就可以是晴女;只要導演說「這個角色不需要家庭」,然後這個角色就真的可以沒有理由的沒有家庭?我以為我可以看到更多身不由己或是委曲求全的無奈,可是並沒有,我只看到兩個小屁孩在玩天氣。

 

天氣之子從片名給人的感覺,造理來說,應該是格局超大的東西、也許更難以預料、更無法掌握、更神話、更哲學、更玄學,只能說「故事可以奇幻,但真的不能瞎扯」。

 

可能有些人會護航電影,但就拿「你的名字」來說,他夠奇幻也夠扯,但並不瞎扯,「你的名字」在他自己的世界觀是很完整的一個圓,可是天氣之子就很像是多重分岔的樹枝且找不到頭的感覺。有人會說一定是因為離開了會感動的年紀,但不瞞你說,上個禮拜我才又把「你的名字」再看一次,仍然滿腔熱血慷慨激昂感動萬分,跟第一次看的感覺一模一樣。

 

主要是雨炸東京的故事,所以全片場景就幾乎只集中在這城市,雨的畫面處理的很美,但愛情卻沒有那麼美。

 

「我寧願放生世界,也不願失去妳!」

 

說不浪漫好像也不是,但也稍微能感受導演想表達的「英雄不正確」的感情,人都自私的,即使那份感情不漂亮,但重要的是我愛妳。

 

我一點也不會討厭這樣的自私,但他們相愛卻沒有辦法說服我。

 

 

 

當然以上還是很主觀的,簡單結論一下,彩蛋的阿瀧跟三葉,為什麼不手牽手一起出現!!!

 

 

 

 

 

arrow
arrow

    安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