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曾國祥|中國|青春、友情|110分|

 

非常讓人感動的電影,替金馬開啟雙女主角獎的先例一點也不意外,兩人在戲內的表現也不用我多說了,角色的深度、感情的幅度,都處理的相當到點,自然而且不矯情,我已經想不到比這更好的形容詞了。

 

《七月與安生》不同於《八月》的那種屬於記憶的餘韻,《七月與安生》是更直接的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所謂「情感」。這種直接是沒有掩飾、沒有偽裝的展現出,青澀之中的困惑與痛苦。

 

七月與安生這兩人,就像片名一樣,兩人在戲內「不可分卻必須要分」,電影把原著中那灑狗血的男女糾葛給減少了,進而留下且放大了兩個女孩對彼此的憎恨與依賴,這種非常矛盾的情感與關係。青春時期的「友情」似乎就是在愛與恨與時間中建構起來,你可以說它很薄弱,但它的韌性卻總是超越了自己的想像。

 

「我恨過你,但我也只有你。」

 

這是七月多年以後哭著對安生說的一句話,她倆就是彼此的鏡像,但卻也映照著彼此殘缺的那一面。隨著年紀的成長,彼此共生、共存的關係,卻也逐漸變的複雜。取代與交換的問題,在電影的後半段則用一種悲鳴的姿態爆炸。(七月流浪了安生的明信片上的每一個地點,電影的最後七月希望交換人生。安生代替了七月養了小孩,並寫出了她們的故事。)

 

家跟流浪的問題,一直都是很哲學性的,到底是「流浪是為了回家」還是「回家才是流浪」?這樣的問題也在電影中轉換與轉化。家這個議題也很常在電影中被使用,因此也可以延伸思考關於「離開」與「自由」的問題。

 

然而,27歲的我們,可能已經了解到一些歲月的逝去以及消逝的意義,當我們似懂非懂人生的時候,我們也等於不再青春。電影劇情最後的發展,便象徵著青春的逝去,這樣的比喻也是很有趣的。這點不曉得是改編還是原著,但不管怎樣,電影在劇本上處理的恰到之好處。

 

(偷偷說一下,雖然觀影的過程中,心底一直偷偷的吶喊「不然妳們就在一起了唄好不?」,但無奈事與願違,所以只好硬選一張她倆的畫面當本篇封面我也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